1. 有時候配方中的油多,工藝卡沒注明或者操作者圖簡單,一次性加完,容易造成打滑,進而分散不良,一堆稀泥夾著干粉,空有密煉機,縱有360度全方位加壓,即使煉上100分鐘又能如何?
2. 配方不合理,迫于成本或者某些其它原因,配方設計時大筆一揮,比如高硬度的使勁加炭黑,強行利用填充效應來增加硬度,液態增塑劑不夠,膠料太干了,造成結團困難,團之不存,焉能分散?
3. 配方不合理,比如低硬度過量加油,即使最有經驗的操作者,分10次8次加也不可能分散好,再筋道的面,被過量的注水,最后稀釋成啥玩意了?
4. 配方不合理,含膠率太低了,如果真的是做非常便宜的EPDM,不如加點再生膠吧,不必要在新料的含膠率方面做文章了;
5. 配方不合理,含膠率太高了,最高乙烯和最高門尼的EPDM純膠強度和彈性又怎樣呢?什么叫遇強則強,遇弱則弱呢?EPDM是很典型的非自補強橡膠,必須有一定的填充,物性和工藝才會好;有時候反過來想,橡膠和填料,應該誰是海,誰是島?誰包圍誰?誰連接誰?再者說了,老板的膠也要錢買的吧!即使為了追求高彈性,也不必要用高充油的牌號來做高含膠率的制品吧!
6. 膠種選擇不當:生膠生膠門尼太高或生膠乙烯含量過高,或者同時門尼和乙烯偏高,或者并用膠種的門尼粘度相差過大;
7. 密煉機機器輔助工裝設計或安裝不當,上頂栓壓不到位;
8. 空壓機容量不給力或者被當成“大眾情人”,強大的氣壓被“博愛”到太多設備了;
9. 提升上頂栓時間太短或者次數不夠;
10. 掃粉時機太晚或清理上頂栓不到位;
11. 密煉機老化,縫隙大,漏粉多,造成壓力外泄;
12. 密煉機結構不合理或者制造工藝粗糙,造成死角;
13. 密煉的溫度不夠高;
14. 密煉的溫度太高;
15. 配方的填充系數大了,膠料不能自由翻轉,也就是基本配方比例放太大,質量太多了;
16. 配方的填充系數小了,膠料無力可借,在密煉機里面空轉躲貓貓,從電流表長期潛伏不動彈或者上頂栓基本不上下起伏可以很直觀的看出來;
17. 材料選擇不當,軟制品中,加入了熔點偏高的樹脂或其它不易熔化的材料;
18. 生膠中含有凝膠或某些材料中混有雜質,或者是操作工具不潔或者是膠料落地帶入雜質;
19. 密煉工藝不當,某些材料加入時間過晚造成有效混煉時間不足;
20. 密煉工藝不當,不同硬度或不同膠種混煉切換時,清機效果不好;
上述現象有些是配方問題,有些是工藝問題,有些是設備問題,還經常出現混合型問題,這就需要橡膠工作者放下架子,拒絕猜測臆斷,下到車間,實地看一下操作,以便對癥下藥,做針對性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