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發展,金屬MIM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也逐漸被人們所認識,那么金屬MIM有那些特征,為什么要用到密煉機?下面由昶豐工程師歐陽為您講解一下自己的獨立見解。 金屬MIM的特征,主要分為6大類。
1、復雜性
MIM和注塑成型一樣,形狀設計沒有限制。由于MIM是一個成型過程,附加的產品特性不會增加成本,這使得MIM成為將獨立零件組合成多功能的產品的理想途徑。MIM設計規則同注塑成型非常接近,從而適用于幾乎所有產品。2、原料
MIM能處理很多材料,包括鐵合金、超級合金、鈦合金、銅合金、耐火金屬、硬質合金、陶瓷和金屬基復合材料。雖然有色合金鋁和銅在技術上是可行的,但是通常由其他更經濟的方式進行處理,如壓鑄或機加工。
3、重量和尺寸
MIM特別適合重量小于100克的零部件,少于50克是最經濟的。然而,重量達250克的零部件也可以處理。MIM工藝的主要成本是原材料,因此MIM通過新技術來盡可能減少零部件的重量。同塑料產品一樣,可以在不影響產品完整性的條件下,通過內核和支架來減少零部件的重量。MIM在極小和微型零部件方面表現突出,重量小于0.1克也是可行的。重量不是限制因素,長度超過250mm的產品也能被處理。
4、精密性
MIM凈成型精度的參考設計通常是尺寸的± 0.5%。 某些特性凈成型能達到±0.3%。如同其它技術一樣,精度要求越高成本越高, 因此在質量允許情況下鼓勵適度放寬公差要求。 MIM一次成型無法達到的公差可以借助表面處理實現。
5產量,
MIM是彈性較大的工藝,年需求量幾千到幾百萬的產量能夠非常經濟地實現。和鑄造件、注塑件一樣,MIM需要客戶投資模具和工具費用,所以對小批量的產品而言,通常會影響到成本估算。
6、薄型化
小于6毫米的壁厚對于MIM是最適合的。較厚的外壁也可以,但是成本會由于處理時間長和增加額外材料而增加。另外,低于0.5 mm的極薄壁對MIM也是能實現,但對設計有很高的要求。
那么為什么注射成型工藝要使用密煉機造粒機,注射成型的工藝的前段工藝是造粒,造粒是將小顆粒的粉末制成大顆粒或團粒的過程,常用來改善細粉的充填性。造粒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最終產品的品質。因此,在造粒之前的混煉工藝也就顯得尤為重要。所以,注射成型技術,必須要用到密煉機,造粒機。